编者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为高校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造就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江西工程学院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把通过创新创业教学造就创新人才视为永恒的主题。 
怎样建立一所令人羡慕的大学?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直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瞄准产业变化大势,提出“三个面向”办学,即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办学,面向中国2025制造办学,面向“互联网+”行动计划办学,构建“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的育人机制,增强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就业创业工作的精准性,为办好应用型教育提供了理念保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金榜题名时的王子伟,他感言,江工,是一所令人羡慕的大学。在这里,让他拥有一个考研的平台,为他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在这里,让他遇上了人生最好的导师,为他铺就了锦绣的前程;在这里,让他选择了一个建模的赛场,为他登上了全国的奖台...... 
无汗水,不青春,让编者带领您走进一位意气风发的江工学子,他就是来自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电子(1)班的王子伟,让大家一起聆听他考研追梦的故事吧。 搭建考研平台 培育创新骄子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考研心得。我叫王子伟,来自2015级电子(1)班,考取了辽宁大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报考的是经济学,这一类考生也是最困难的、俗称的“三跨考生”。尤其对于我来说,经历考研一年多的旅途与艰辛,最终成功上岸,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心得与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要感谢江西工程学院这个优秀的平台,感谢董事长杨名权及校领导对考研工作的鼎力支持;感谢学校教务处能够开设免费的研究生辅导班,为我们营造了很好的考研学习氛围;感谢杨海林老师对所有考研学生的辛勤付出;感谢杨小东等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学。我真的很幸运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机会以及资源,让我能够全力以赴的去准备考研。这真的不是简单的客套话,这是真情实意的表达。比起其他学校,江西工程学院更加关心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业上的诉求,更加擅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学校一直以来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以赛促用”的传统,让许多江工学子都深受其益。 选择魅力江工 点亮学生心灯 回想起四年前高考后选择江工情景,让我明白了“所有安排都是最好的”这句话的涵义。当初报考江工时,我看中的是江工的龙头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于是我毅然选择报考了江工,从此与江工结下了4年的不解之缘。江工,在这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我很快地融入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三观,正确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以后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当初选择考研的计划是在报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之后,那时还在上大一的时候,想借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积累一些比赛经验。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建模团队的邓昌瑞、周小红等老师的尽职尽责,知识渊博,他们的培养方式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暑假前,邓昌瑞等导师给我们补习高数、概率论与线性代数为我们考研数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暑假中的补习更是锻炼了我们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最让我印象深刻且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是暑假的一天下午,董事长杨名权冒着炎炎烈日的酷暑亲自爬上六楼来看望我们。看着他满头大汗地为我们加油打气,我真的感觉出了可爱可敬的校领导那份良苦用心,自己内心也更加坚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学校。 
树立榜样力量 承传江工精神 世上无难事,只怕江工人。江工独特的“三苦精神”(即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不断奋进,走向成功的彼岸。回想起考研一年多的经历,是自己人生当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我真的很幸运能够一战上岸,这也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希望分享给2020届考研的学弟学妹。考研自始至终我都坚信着一句话,那还是一位2018届考上研的学哥告诉我的:考研不会难的,所有没考上的都是中途放弃的,坚持到最后就都能上岸。这句话在我考研每每陷入困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鼓励着我,还好我没放弃。我也希望大家也能记住这句话,虽然不能说它是真理,但是却总被实践证明。 我认为考研成功有四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一是心态。每个考研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它尤其在你备考后期能够得以显现,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第二是方法,关于如何高效学习,充分利用每天十多个小时有效复习的方法。每个人的方法都因人而异,但最终都是服务于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是选择,都是2019考研是选择大过于努力的一年,我深有体会。选对了学校和专业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这里还是要多多强调一下学弟学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四是努力,它虽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基本的、最必不可少的因素。正是承传了独特的江工精神,让我拥有了奋斗的力量,给我启示,催人奋进,从而使我实现考研入榜的梦想。 
科学制定计划 坚定必胜信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最后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干货吧,希望2020届考研的你们能够少走点弯路。 就我而言,科学制订计划,坚定必胜信念尤为重要,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是初试前的最后两个月,我一直觉得挺过了最后两个月才是一名优秀的考研人,不论结果如何,自己一定要向前冲。在此之前大家都还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开展数学复习越早越好,我是去年三月份才开始正式着手计划的,现在看来当时还是太年轻了,考研四门学科当中就数学考得不是很理想,英语、政治70+。英语也是要早点准备,在背完考研词汇后就可以学习考研英语的长难句了。 与此同时,真题也要开始做起来,我是去年差不多这时候开始做的真题。因为我考的是英一,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不管是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的同学,开始刷真题的时候都从英语一真题开始。这样尤其对考英语二的同学有益,因为再当你做英语二真题的时候,你会感到很轻松。推荐的书是张剑的黄皮书。词汇复习推荐朱伟的恋练有词,配合他的视频课能让你快速提升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强烈推荐。政治暑假开始准备都来得及,一定要买肖秀荣的政治全书,徐涛的视频课可以听听,别的书籍感觉都有点花里胡哨的。肖4肖8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去年政治考试后面五大题肖4差不多押到四题。在肖4面前,别的押题试卷都不好使。 最后再来说两个关于个人习惯的问题吧,虽然不是很起眼,但也决定着你考研的成败。一个是学习的时候总是戴着耳机听歌,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当你以为自己没有受其影响的时候,你的学习效率就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我建议大家除了看视频课的时候戴耳机,其它时间一律不要戴。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背书的习惯,这是后期尤为重要的一项。不管是背专业课还是政治、英语,都建议大家要离开教室去外面背书,让自己听到背书的声音,形成一个脑回路,这样的效果比你坐在教室里默读要好许多倍。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去外面背书害羞、不好意思。据我所知,后期能到教室外面背书的同学,最后都考得不错,至少是好于那些从来不出教室背书的同学。 
汗水浇灌希望 奋斗决定命运 在江工这所令人羡慕的大学里,学校始终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学校“三苦精神”感召下,让我深深明白汗水灌溉希望,奋斗决定命运。令我最自豪的是,江西工程学院在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电子电脑大赛及智能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全国大赛中屡次摘金揽银抱铜,正是这种文化熏陶了我的成长,让我明白“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生哲学。 4年来,通过学校的精心培养和自己不懈的努力 我也取得了一些优异成绩: 2016年12月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490分; 2018年12月在英语六级考试中取得509分; 2018年3月获得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 2016年12月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 2017年荣获学校“五四”表彰最佳创新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