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輝丹/台北報導】常會感覺到痛或麻木,但卻找不出病因,可能是出現周邊神經病變,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醫師吳孟晃、傳統醫學科醫師唐佑任昨日表示,採用創新超音波定位系統,再使用針灸電療,後續加上骨科聯合會診,讓四十一歲的周邊神經病變患者不再出現不明原因歪頭發呆現象,並讓雙手指尖麻木感也從毫無知覺恢復到正常。
唐佑任指出,傳統上民眾會認為針灸就是要在穴位下針,但其實針灸還可以有更多運用,北醫附醫推出創新的治療方法是首先確定病人疼痛點,然後骨科醫師先以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受損的神經通行路徑,再由傳統醫學科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可以集中刺激受損神經,減少受損組織沾黏,增進病人肌力並恢復痛溫觸覺,提升神經滋養因子恢復,加速周邊神經的修復。
吳孟晃補充,一般的周邊神經病變治療方式包括生活調節、物理復健和神經營養補充劑與神經調節藥物的應用,例如服用維生素B群、神經注射如局部施打類固醇或是服用改善神經訊號與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都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手術則是在這些方式都無法改善或造成生活障礙時,需要針對真正的病灶做適當的治療,如神經減壓、再生、移植手術等方式來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