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江西赣州会昌县黄坊村李森林和他的妻子、父亲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并在会昌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现场签署了《江西省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表》,成为会昌县第37、38、39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据悉,李森林是黄坊村一名80后村干部,也是会昌县红十字会的骨干志愿者。作为村干部,他积极为群众分忧解难,曾为一名需要用血的村民互助献血,也经常关心照顾村里的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做出表率;作为红十字志愿者,他认真负责的开展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和人体器官捐献等红十字会业务工作的宣传动员。而真正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红十字会志愿者这个队伍中来,则起源于一场“横祸”,那年他的父亲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被送入ICU,而作为陪护,在病房里,他看过医生护士直面死神奋勇战斗,却无奈收场。这让他更加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所以在父亲出院后,他迫切的希望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能力,并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公益,成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成了一名应急救护培训师资,这也让他慢慢的接触到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急需器官救命的重症患者,每天经历着希望与失望的轮回。这时候,一颗爱心种子便扎根进了李森林的心里。
2019年1月7日,李森林作为志愿者第一次参与了遗体器官捐献见证工作,2月1日,又再一次参与遗体器官捐献见证工作,这两次的见证让他对遗体器官捐献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于是,爱心种子在他心里发芽、成长。于是,他决定志愿捐献遗体器官,为需要的人送去生的希望。记者向李森林问到:“你还这么年轻,就登记志愿捐献遗体器官,你是怎么想的?” “爱心奉献,宜早不宜迟。”李森林微微一笑。
李森林把自己想登记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表示完全支持,同时决定和他一起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李森林的父亲,是一名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的人,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而李森林的妻子对丈夫的想法也表达了支持,不仅爱在一起,心在一起,行动也一起,这或许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人死了,与其一把火烧成灰,还不如留下些有用之躯,继续的发光发热。”李森林表示,“我们也想通过自家的这一举动,让更多的人明白器官捐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近年来,随着思想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去世之后将遗体器官捐献给需要移植的人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是爱的升华,是生命最美的礼物。(刘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