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25日的一篇解读稿中提及「中等收入群体」相关标准,引发热议。当晚,国家统计局通过其微信公众号「统计微讯」称,这次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
据澎湃新闻报导,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在对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资料的解读中表示,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工作时间最长。该调查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至5000元(人民币,下同)的群体。
因为当前中国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所以上述标准一度被认为是国家统计局公佈了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官方口径。
但1月25日下午,国家统计局指,该文中提及「中等收入群体」仅是「时间利用调查」这一调查中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
在进行“时间利用调查”过程中,国家统计局为了分析收入水准与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利用调查日志表后面,设置了关于估算月收入的问题,有八个选项,分别为:「没有收入」、「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5000元」、「5000元-1万元」、「1-2万元」、「2万元以上」。
根据调查物件填报情况,各收入群体覆盖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2000元以下18663人,占38%,2000-5000元22305人,占46%,5000元-1万元6289人,占13%,1万元以上1323人,占3%。
在解读中国家统计局对收入群体进行了归併,将2000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群体,2000元-5000元称为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1万元称为较高收入群体,1万元以上称为高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表示,上述划分方法在各种调查中很常见,实质上就是“组”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佈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经超过4亿人。
甯吉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2017年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需要进一步测算,还会增加。国家统计局测算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已经有4亿多人,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閒暇旅游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