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走进大陆 > 外媒看大陆
 
改革开放40年 港商功不可没
时间:2018/12/7 8:58:23      来源:德国之声     作者:德国之声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改变了十三亿人命运的经济改革政策,在1978年12月,由当时己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倡推动,使中国经济走上高速发展。四十年的改革道路,香港商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42665804_303.jpg

香港的繁华夜景

4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经济腾飞。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仅占世界经济1.8%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为全球第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出口加工制造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大大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近8亿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批港商率先北上投资设厂,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兴起与繁荣,港商在历史改革这一页,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1978年,中国由农村改革开始,启动国企改革;四个经济特区的成立,是内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开放改革政策实施不久,大批港商跨越罗湖桥 (连接香港与深圳罗湖 ) ,奔赴内地,兴业投资,兴教助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从此"港商"成为一个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

习近平 : 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不可替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11月,在北京接见香港与澳门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的代表团时,高调肯定香港商人所作出的贡献 :"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直接投资者,一直扮演"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键桥梁与窗口角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首批外资来自香港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来自香港,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也由香港商人投资。当时,比邻香港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香港的企业家窥准时机,第一时间带着资金、技术把制造业北移,从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开始,向东莞、广州等地区迈进,参与缔造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奇迹。

早在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徐百弟便北上发展,在珠三角、广州、甚至远至内蒙古的港资企业担当管理工作。不久,他开设纺织厂,并把工厂设于广州,经营纺织制衣贸易,出口欧洲为主,一直经营至今,属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北上发展的港商。

46608418_401.jpg

近年来,包括徐百弟在内的不少香港企业家都迫于成本压力把工厂迁往邻国

徐百弟接受德国之声采访,分享港商由改革开放初期至2000年期间,北上投资的重要历程。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工业发展以四大制造业为支柱,包括制衣、电子、玩具以及假发,可谓执世界之牛耳。随着香港经济不断发展,工资及租金成本开始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优惠投资的政策,以吸引港商往内地投资。

徐百弟忆述,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的平均工资为人民币70元,相等于一个香港工人的百分之一,由于成本相差太大,再加上大陆地方政府提出许多优惠政策,尽管政策本身并不成熟及健全,许多港商也愿意冒险北上投资。

家乡情结北上投资

徐百弟告诉德国之声,国家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港商源于对家乡的情意结,不忍心看见家乡贫穷落后, 毅然把工厂迁移至内地。徐表示,这一颗热切赤子情怀,成了当年第一批北上投资港商的主要原因。

于1982年在家乡东莞开设手袋厂的林晖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在60年代中国大饥荒时偷渡到香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拼劲,在香港开了一家小型的手袋厂。改革开放初期,他目暏自己的家乡百废待兴,心里感到非常难过,于是决心把工厂搬到东莞,希望可以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先立足珠三角 后扩至长三角
徐百弟指出,在80年代初期,港商大部份集结在珠江三角洲,直到80年代后期,港商开始转移长三角、即江浙一带投资及发展。在珠江三角洲投资的港商,规模较小,产业较多元化;而在长三角,以较大规模的产业投资为主。徐解释,早于中国解放前,江浙一带本有许多工业家,尤其以纺织制衣业为鼎盛。这批实业家,在解放后,不少移民香港,著名的如田元灏、唐翔千家族,都是纺织业的翘楚。这批江浙商人,于80年代中后期,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鼓励回乡发展,甚至连国家领导人也亲自接见。因此,踏入80年代末期,港商分别已经在珠三角及长三角驻足,共同建立起两个繁荣的经济圈。

林晖告诉德国之声,港商在北上投资期间,把香港一流的管理、技术,法律及营运经验都一并引入国内,特别在培训人才方面,在改革开放初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使中国与世界接轨,追近世界的发展巨轮。

徐百弟表示,不少港商在内地经营期间,窥准机会,敢于冒险,一方面努力适应当地的法律及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随着80年代末期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发展城市建设,不少港商透过买土地投资,累积不少财富,亦制造了不少神话。

北上投资经营成功与挫败血泪交织
然而,另一方面,徐百弟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法制的不完善,再加上凡事都讲关系,不少港商都碰得焦头烂额、写下了一本本悲壮的血泪史。徐表示,数十年目睹不少行家,他们的投资、机械被地方政府侵吞,却是投诉无门,这些情况颇为普遍。徐笑言,香港人北上投资经营,首要学懂一套生存之道,生存之道第一条,便是要懂得打理好关系。这一道关系学,徐伯弟感叹道 : "说实话,可谓用血泪交织换来的经验 ! "

46608402_401.jpg

徐百弟表示,如今招工愈发困难了

改革开放初期,尽管整个中国的环境确实贫穷落后,然而对比今天,徐百弟仍然十分怀念当年工人们的善良及朴实。徐指出,他们从偏远的农村走到珠三角去打工,在当年制度不健全、没有良善监督的工厂里日夜苦拼、没完没了地加班加点,为的是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那一股精神,仍然令他怀念及佩服。今天在他工厂里,一个车衣女工工资已高达人民5000元,却整天请不到工人,闹着工人荒,令他不无感慨。

时移势易,踏入二千年后期,随着中国经济急速发展,土地、物料价格急速上涨;此外,劳工保障的意识提高、社会保障、劳工保障等法例令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订单大幅下降,港商经营上面对沉重的压力。徐百弟表示,更关键的是广东省政府积极发展高端产能,低端产业不断被边缘化,因此不少港商无奈地作出选择,唯有把工厂迁移到内陆地方,甚至亚洲其他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地方,个中也面对非常艰苦的适应。徐表示,港商们明白经济发展带动的改革,令经营环境转变,然而,由当初积极地被邀请回国内投资,到今天要被迫迁移他方,不少人心里也有一点酸溜溜的感觉。

 


责任编辑:cnahk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改革开放40年 港商功
2 2018年12月7日台灣各報頭條
3 深圳市政府回应华为孟晚舟被拘:强
4 安倍晋三明年初访俄罗斯 
5 江西工程学院举行“改革开放四十载
6 孟晚舟被捕或令美中关系再现危机
7 华为首席财务官被捕 美
8 内蒙古乌海市党建引领民营经济健康
9 2018年江西上饶爱尔第一届&q
10 内蒙古鄂尔多斯监狱开展“国家宪法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