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
享誉华人社会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30日逝世,享耆寿94岁。他凭多部傲人武侠巨作,例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享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盛赞。 
金庸曾在专访中承认,他笔下的江湖传奇故事,其实就是现代政治寓言的展现。 6年前,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曾在香港专访金庸,询问金庸有关他作品的政治意涵,一向断然否认自己的小说是关于现代政治寓言的金庸,竟出人意表地承认了。 金庸回答说:「你说神龙教的洪教主?是的,神龙教说的确实是共产党。」他言下所指是他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中的神龙教教主洪安通。 金庸承认,他后来几部作品的确是文化大革命部分事件的寓言。 
「射雕英雄传」内容叙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的故事,借以捕捉共产党占领大陆带来的创伤。 曾晓辉表示,写于1950年代末期的「射雕英雄传」,内容叙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的故事,借以捕捉共产党占领大陆带来的创伤。故事的主角面临和金庸世代相同的挑战:决定加入新兴的北方政权或是逃往南方成为爱国遗民,永怀失去故国河山的悲痛。 他指出,「射雕英雄传」虽是一部武侠小说,但却唤起中国书写历史最核心的隐喻:以历史为镜,凝视古往,以求烛照当下。 曾晓辉表示,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中国人保留住强有力的想像力。 他说,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一度把金庸纳入企业精神中,他要求每位同仁选择一位金庸笔下的人物来代表自己的性格,并要求他们遵守「六脉神剑」,也就是一个武侠风格的公司信条: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等等。 金庸作品有一特色是女性粉丝比任何其他武侠小说作者都来得多,部分原因或许是他的书出现武侠类作品少有的情爱纠葛。 曾晓辉表示认为,金庸的另一贡献是他于1959年创办「明报」,延揽许多来自大陆的史学家和诗人,赋予明报和他的小说一种古典的质感,而这一特质已被共产党文化改革消灭殆尽,不见于改革之后的中国文学,包括多数被翻译成英文的当代中国作品在内。 金庸本人并写文章和社论批评毛泽东推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招致香港的地下共党人士扬言对他不利,金庸1967年一度离开香港避居新加坡。 1981年,金庸在香港的名声让他得以获邀前往北京会见邓小平,邓小平坦承自己是金庸铁粉,金庸则说他佩服邓小平的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