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教育
 
杨名权:新余民办教育的拓荒者
时间:2018/10/25 10:38:18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吴晓敏

新学年开学季,看着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脸上幸福的表情像花儿一样的年轻大学生在菁菁校园走过,身为一名职业教育家——江西工程学院董事长杨名权满面笑容深深地祝福学子们。可以看出,那种笑意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收获的喜悦,是走向秋天的微笑。

也许是骨子里充满广东人敢闯敢试的性格,无庸讳言,杨名权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风雨兼程数十载,作为一名民办职业教育的亲历者,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功;作为一个新余市职业教育的见证者,他亲身感受了新余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有一种力量让你前行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从办电子培训班,到升格为专科、本科院校;从几个自设专业到几十个专、本科专业;从百来名学生到现如今学院有数万学生;从租房办学到拥有几大校区,一路走来,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的杨名权是这样说的:“能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做点贡献,我觉得这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正是这种理念和力量,让杨名权且行且远。

当年,不满现状的杨名权办家电培训班的初衷,就是让学员学一门技术,满足当时群众对家电维修的需要。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时,杨名权敏锐地感觉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工厂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农村青年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大量转移,要将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资源优势,就必须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使他们在工厂干得了活,留得下来,赚得了钱,养得了家。于是,杨名权审时度势,创办了电子学院,主动对接企业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杨名权不无自豪地说:“那些年下来,通过我们学院的培训,我们把几万农民转化成为深圳市民。要知道,如今,哪怕是要想把一个农民转化成深圳市民,都是不容易的事啊!”以致于杨名权开玩笑说自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应该不算言过其实。

多年的打拼,如今,杨名权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他掷地有声地说:“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的追求,就是我们的教育初心。”他经常语重心长对老师们说:“教书育人是光彩事业,是善行事业,我们要不负家长重托,担当负责,把学生培养成才。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就是罪人!”

时时念危机 天天求发展

新余市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最多时有60多所。多年的大浪淘沙,现在有的已人去楼空,有的还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唯有江工、赣西等几所院校“独秀”,个中缘由,只有亲历者才知道——适者生存,惟有办得越好才越有生命力。

杨名权说,在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选择情况下,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当家人”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需求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不绝的动力;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院校高管对用人市场的正确判断以及具有怎样的开拓敬业精神,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保证。只有保持这般清醒,事业才会越做越大,如若不能,会有“苦”吃。

的确这样,谋事在人。“我们现在是时时念危机,天天求发展。前行的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杨名权把他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全面表露。

正是这种对事业的敬畏之心,常怀的进取之心,让江西工程学院爬坡过坎,一路前行,收获一个个丰美的秋天。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民办高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称号。创办人杨名权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首届江西十大杰出校长等称号。

转型发展再出发

按照高校改革要求,新设立的地方院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对此,杨名权说:“地方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对我们江西工程学院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精准定位,对准科技前沿,做好科技创新转化工作,把落脚点放到应用上,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江工的发展前景会很广阔,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也相当看好。”

据介绍,江西工程学院的定位是:坚持个性化素质教育,强调承认个性差异,珍重个性特点,张扬个性优势,强化个性素质,形成以“六个一”(开设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创办一所研究机构,举办一个企业实体,参加一项全国竞赛,创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五个合”(专业与产业融合,课程与前沿契合,教学与科研汇合,学院与企业联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参赛结合)为内核的“教研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抱团发展 再创辉煌

在多方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新余市的民办职业教育有着很好的基础,取得显著成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及我市的民办职业教育未来之路,杨名权认为:“新余的民办职业教育要再创新辉煌,各院校要个性鲜明,形成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当然,地方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战略设计和宏观指导,切实帮助民办职业院校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职业院校优势更优势,劣势变优势,大家齐心协力,新余的民办职业教育一定会迎来新时代的春天。”

杨名权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本人和新余市职业教育来时的路、未来的梦时,杨名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仔细回味,很是在理。(吴晓敏)

责任编辑:CNA14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王岐山访问以色列签署签署一系列重
2 打掉涉黑涉恶团伙90个!包头市扫
3 “2018海外华文媒体广西行”启
4 宁夏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比武活动
5 音乐剧《诗经·采薇》用创新方式传
6 清晨的校园
7 两位学者瞻望中国前程
8 邓朴方内部讲话敲警钟
9 杨名权:新余民办教育的拓荒者
10 沙特王储首度回应记者被杀事件:案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