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浙江绍兴讯】(记者:李海良 通讯员:尉辉煜 图雅 陈晓) “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2006年越剧百年诞辰之际,绍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如今12年的轮回又重返绍兴。 
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涛致辞
作为中国越剧艺术节的主题活动之一的越剧高端对话,10月13日上午在绍兴饭店如期举行。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刁玉泉、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涛、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施莹、绍兴市文广局副书记、副局长蒋链平、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贾晓东、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蒋中琦、著名戏剧导演杨小青出席活动现场。  越剧艺术节高端对话现场 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委会主任李莉,资深媒体人、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傅剑锋,嵊州市文广局局长陈君进行主旨演讲。
在现场,不仅可以听到圈内的高层专业人士就越剧理论、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专业研讨,也可以听到来自圈外人士的另类见解。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作主旨演讲 越剧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第二国剧”之称。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认为,越剧有着鲜明的,有别于其他剧种的优势,在诸多剧种中也最具戏迷基础和市场价值,“全球最可爱、最体感、最疯狂的戏迷是越剧戏迷,因此越剧具有庞大的年轻市场,或可赢得相当的用户流量。”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委会主任李莉作主旨演讲 过去,群众体验越剧艺术的门槛高、难度大,种种因素让人们觉得越剧与生活有距离感。“跨界融合是目前戏曲艺术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越剧艺术亦需应时而变,创新发展模式。”10月13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高端对话上,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委会主任李莉说。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旧上海就应时而变,善用起“新媒体”传播方式。比如,1939年,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就已在电台进行“直播”;1948年,旧上海出品了越剧电影《祥林嫂》。 
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傅剑锋作主旨演讲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越剧的时代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傅剑锋表示,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越剧或可换种方式更贴近大众,为越剧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 无疑,当越剧遇上互联网,可让爱美、爱交流,又有趣“网络原住民”汲取到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此同时,要让国粹越剧深耕互联网,亦需注重用户流量,进而收割“年轻粉”。 纵观1.5亿的抖音视频日活用户与10亿的微信日活用户,傅剑锋表示,“流量时代,人群在哪里,越剧就要到哪里。” 以时下流行的抖音短视频为例,记者发现,其中就有不少的年轻越剧“网红”,获得点赞数多则上百万。在一位叫“元宝精灵”用户的所有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两个视频竟都包含戏曲元素,而视频评论里呼吁“传统文化、戏曲国粹”的网友也占据最多。 
嵊州市文广局局长陈君作主旨发言 从浙江嵊州剡溪畔的落地唱书,到大上海的绍兴文戏,越剧走过百余个春秋。而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越剧该如何创新发展,站稳时代脚跟?一手创办了中国越剧戏迷网和牵头在全国各地设立“爱越小站”的嵊州市文广局局长陈君认为,让越剧“联姻”互联网,使网民成为“越剧粉”,本身是越剧年轻化的一种新模式,越剧定能在新时代“老树开花”。视频、音频、直播等多角度、多元化的媒介是越剧可触及的传播形式,“包括中国越剧戏迷网,广播电台的爱越者,古老贴吧的忠实戏迷等,都是源源不断的越剧网络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