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安徽讯(晏永花 王岗 本报记者 王诸德) 今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紫蓬镇按照省市县农村改厕相关文件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放手抓、重投入、强质量、严管理、促长效,严把“七关”扎实做好农厕改造,推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镇11个村(社区)改厕开工759户,已完成285座厕所建设并通过了初验。
严把思想认识关。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以“党政主导、镇村协同、齐抓共管”的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全力以赴抓改造。党政主要领导披挂上阵,明确参与人员职责,严管施工单位进度质量。
严把方案制定关。统筹谋划,制定方案,通过充分调研、商讨、斟酌,组织干部到兄弟乡镇参观取验,取长补短,出台了可操作性强的《紫蓬镇2018年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征求村(社区)的意见,确定“试点先行”,落实改厕任务分配。
严把技术培训关。该镇依照《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试行)》、《肥西县农村改厕技术实施导则(2018修订)》要求,先后举办了监理培训、施工单位培训、全镇村(社区)业务员及理事会成员培训、村(社区)专场培训等近20场次;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聘请了监理每天到点巡视,现场技术指导;以“明白纸”的形式及时对村(社区)、施工单位和改厕农户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疑,确保旱厕改造的精准度和精细度。
严把厕屋选址关。注重实用性,选址十分关键,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厕屋选址必须经村(社区)干部、改厕农户、施工单位三方到场确认;屋内院内临墙选址比例不得低于80%,否则不验收不补贴。
严把质量监督关。为确保化粪池、厕所更卫生、更环保,全镇采取砖砌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由镇爱卫办牵头、大建办参与,发挥其业务优势,对新建厕屋建筑风格及施工质量的监督;按程序选定一家监理单位,对新建厕所不规范和质量差的督促停工整改;各村(社区)分别选出3名威望高,协调能力强的村民组成理事会,负责改厕施工过程中协调环境保障工作。通过多管齐下,确保旱厕改造高标准、高质量。
严把竣工验收关。2018年,肥西县下达该镇改厕任务1200座,实际登记改厕1347户。坚持完成一批验收一批,由镇改厕领导组成员进行初验,验卫生厕所质量、验一户一档资料,任何一项不合格不验收,初验合格报请县爱卫办验收。
严把档案整理关。档案资料是检验工作的凭证和依据。须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和完善,实行镇指导、村收集,对照目录清单,建立一户一档,坚持谁收集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各项摸底登记信息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系统录入必须一致。改厕户与施工单位签订委托施工协议、施工单位与所在村(社区)签订安全施工协议等报村、镇备案,厕改工程结束,所有档案资料移交档案室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