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当地时间12月1日称,明仁天皇退位日定为2019年4月30日。新天皇即位和改用新年号的日期定为2019年5月1日。根据日本传统继位顺序,德仁亲王将成为新天皇,而德仁亲王昔日旧照引发媒体关注。(图源:VCG)
日本政府围绕明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的改元,对于已成惯例的年号出处仅限于中国古典作品(汉籍)的做法,正在探讨打破常规,把日本的古典作品也列入选择范围。据分析,《古事记》、《日本书纪》这些作品将进入选择范围。
政府计划把新年号的公布时间安排在明年2月以后,正在推进甄选作业。关于年号的条件,规定必须为汉字2个字、易写易读、未被使用过等。此外,还要求提案人说明其涵意与出处。
日本年号原本来源于中国,是一种日本的纪年法,从公元645年大化革新时开始学习中国使用年号制度,最初采用的年号是以“大化改新”而闻名的飞鸟时代(7世纪)的“大化”, 此后长达1300多年,日本的年号均出自汉籍,没有采用日本古典作品的例子。
不过不同的是并不像中国会一定在更替君主时换年号,后来更换年号的权力甚至掌握在幕府的手上。在古代时,日本年号都是采旧历,一直到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1873年1月1日)改用西方通行的阳历,成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从此就完全使用阳历。明治天皇登基时颁布命令,改为一个天皇固定使用一个年号,称为“一世一元”,也改变了以往遭逢天灾人祸或是有人事异动时会更改年号的习惯。
但是在专家中,认为“以汉籍为出处的惯例无法一举改变”的意见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以“日本古典作品也有优秀之作”为由,认为应列为对象的声音。
平成改元时,政府曾秘密委托考虑方案的专家中,也包括了专门研究日本文学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市古贞次(已故)。据相关人士称,把日本古典作品作为对象时,内部设定了室町时代(14世纪至16世纪)以后的作品不作为年号候选对象的条件。
当时的政府高官解释称:“有意见指出,如果有来自日本古典作品的好的(年号候选),就力争选用。不是排除日本古典作品,而是结果未被选中。”
日本现在的年号“平成”是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以及《尚书·大禹謨》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取其“内外、天地能够平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