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走进大陆 > 社会视点
 
内蒙古阿拉善盟城市“疤痕”变绿洲
时间:2018/8/10 12:07:52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弓志平

   f80f41187a931cd6a2421a.jpg    

2016年夏,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前。 富学刚摄

f80f41187a931cd6a2501d.jpg 

2018年8月,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项目现场。 王永钢摄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记者弓志平(通讯员王永钢)内蒙古阿拉善盟报道;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刮大风时尘土弥漫、沙尘漫天,现在却完全变了个样,景色还相当不错,每天傍晚都会来这里散步。”88日,前来巴丹吉林镇南侧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散步的居民陈燕说。

  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项目位于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南北两侧,需要修复面积为3258亩。盛夏时节的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沙枣、国槐、白榆、柠条等适宜当地种植的草木越发青翠,成片的绿色无限向前延伸,随着微风翻涌出细小的浪花,远远望去,令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如今这个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地方,在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滩。

  翻开2016年的测绘地理俯瞰图,只见巴丹吉林镇南北两侧坑洼不平、垃圾成堆,地上满是工矿企业挖坑取石留下的斑斑印记。为了修补这块城区内醒目的疤痕2017325日,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项目开工建设。

  城市疤痕变绿洲的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生态修复。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项目是全盟生态修复PPP项目。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修复了地区生态、丰富了景观层次,还为提升城市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阿右旗城建局局长许学峰说,该生态修复项目为期两年,计划总投资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8亿元,工程进度已过90%,预计全部工程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

  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项目以生态修复为主,兼具建设居民休闲、娱乐且具有观赏性的自然生态绿地。项目完工后,可形成层次丰富、多色彩的生态河道景观,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场地。

  项目实施过程中,阿右旗始终牢固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要求融入其中,高标准进行修复,改善当地自然风貌,留住绿水青山。同时,结合巴丹吉林镇北侧防护林带和南侧泄洪沟,修建镇区南北水系循环系统,将水源汇聚到沙漠植物园的特仑湖,形成一个集生态修复和休闲旅游的绿色屏障。

 


责任编辑:弓箭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内蒙古阿拉善盟城市“疤痕”变绿洲
2 2018年8月10日台灣各報頭條
3 “相约柯桥 创新未来”
4 《走出毛泽东的阴影》:不应被遗忘
5 浙江嵊州:第二届黄桃丰收节在黄泽
6 金门福建两地通水:赋予台海政局的
7 聚焦新时代新红原畅谈雪山草地的绿
8 寰球人才交流中心华南总部成立暨寰
9 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红
10 依托广东韶关市重大研究课题 高质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