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港澳直通 > 港澳政情
 
香港回归中国21周年纪念日 官媒赞香港转好 市民冒酷署遊行
时间:2018/7/1 18:51:55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XIAO


9282E32CE0424E5C954ED4A66F2FE8D9_O (1).jpg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和主礼嘉宾(左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政治委员蔡永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资深大律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和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史美伦今早(七月一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酒会,并主持祝酒仪式。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发自香港:今天是香港回归中国21周年纪念日,虽然有民意调查显示,港人的快乐指数较去年下跌,但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报道,指香港过去一年的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政治局面趋向平稳,并以与形容艰苦岁月的「渡日如年」的相反词「度月如日」来形容新一届特区政府,而香港近来的积极发展是与中国日益同声同气。

《人民日报》今天以《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为题报道,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的发展,在四千多字的报道中,描述的都是经济和基建方面的发展,对政制停滞不前及其引起的问题,以至人权自由被指削弱的情况则只字不提。

webwxgetmsgimg (1).jpg

香港市民冒酷署参加七一遊行

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调查显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上任一年以来,其支持度虽然比前任特首梁振英高,但已由去年上任时的63.6%跌至上月底的54.3%;不过,官媒的报道称,林郑月娥治下的香港特区政府“度月如日”,收获满满。而连日来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社会出现的积极变化。

webwxgetmsgimg (2).jpg

中大学生接受采访

webwxgetmsgimg.jpg

游行队伍带着标语和道具

webwxgetmsgimg (3).jpg

游行队伍

webwxgetmsgimg (4).jpg

游行队伍

报道续称,中央驻港机构、港府官员和各界人士在过去一年引入「国家议题」的活动,并以香港与国家「同频共振」来形容有关发展。文章更引述亲中人士称,香港的话语体系正悄然改变。至于罕有获得官媒赞誉的法官,是把「旺角暴乱」 被告梁天琦判刑六年的彭宝琴法官,指其「法律从来都绝不容许他们以非法的手段或方式来行使这些自由」的判辞为香港法治标上清晰的注脚。

文章又概述日益增多的两地官民交流,尤其是捕少年方面的教育文流,包括中联办推动两地建立七百多对「姊妹学校」,另外,每年更有约一万名港人回内地交流。

文章最后以粤语流行歌辞来标榜港人坚韧实干的精神,指这种精神在中央和国家的有力支持下,香港将奔赴美好的未来。

E5C6EE6E3AC446D7B10B6A06FD762BC9_O.jpg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主要官员及嘉宾今早(七月一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酒会。图示林郑月娥在酒会上致辞。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七月一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酒会致辞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市民:
 
  今天我怀着感恩的心情与大家一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
 
  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香江,与我们一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并为我和第五届特区的主要官员监誓。习主席在三天访港期间的亲切关怀和「四个始终」(注1)的重要提示,为本届政府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开拓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坚持「一国」之本,在大是大非上,态度绝不含糊,对触碰国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并无畏无惧地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加强各界对宪法、《基本法》、国家安全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善用「两制」之利,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注2)和与粤澳政府共同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我亦透过频密的外访活动(注3),加强特区的对外事务,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
 
  我在去年七月一日就职典礼的演辞中,表示「希望是一个社会向前的动力,而信心就是希望的基础」。我亦明确指出,只要我们认真回顾香港回归祖国这二十年的成就,就没有理由对香港失去信心。经历一年带领特区政府展示管治新风格、担当政府新角色和落实理财新哲学,我今日对香港更有信心,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团结一致,大家定可热切期待香港的更好将来。
 
  过去一年,本港经济增长强劲,继二○一七年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百分之三点八后,二○一八年首季增长更高达百分之四点七。过去两个月的经济指标,都显示经济形势仍然理想。总就业人数稳步增加,最新失业率下跌至百分之二点八,是二十年来新低,市民收入普遍录得实质改善。本港治安仍排在世界前列,二○一八年首四个月的整体罪案率按年下跌百分之八点二,是自一九七一年以来的新低。
 
  经济增长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所需的资源。本届政府的首份《财政预算案》投放总开支高达5 696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二十点二,包括在经常开支按年增长可观的百分之十二点三,让改善教与学环境、纾缓公营医院压力、增加安老、幼儿服务的各项工作能稳健、持续地开展。
 
  房屋仍然是我们社会头号的问题,我两天前公布的房屋政策措施,并不能即时增加供应,亦难以有效压抑楼价升幅,但这些措施展示了特区政府的政治决心和创新思维,希望让正在进行的土地供应公众讨论可以更加聚焦,让市民感受到土地供应的成果将会带来可负担的置业机会和缩短改善居住环境的轮候时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届政府以「关心」、「聆听」、「行动」的诚挚态度,带来了社会的相对平静,恢复了立法会「对事不对人」的处事空间,并努力重建大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亦以具体的政策措施,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加深认识国家发展的内地实习和参与特区事务的机会。
 
  过去一段时间,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开局良好」,但要把这个在中央大力支持、各界互谅互让及共同努力下开创的良好局面继续发展下去,有赖我们对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牢记初心、对香港特区的法治和独特优势坚定信心,以及对培育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世界视野、对社会有热情、有承担的新一代保持耐心。
 
  祝大家节日快乐!
 

9282E32CE0424E5C954ED4A66F2FE8D9_O (1).jpg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和主礼嘉宾(左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政治委员蔡永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资深大律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和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史美伦今早(七月一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酒会,并主持祝酒仪式。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发自香港:今天是香港回归中国21周年纪念日,虽然有民意调查显示,港人的快乐指数较去年下跌,但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报道,指香港过去一年的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政治局面趋向平稳,并以与形容艰苦岁月的「渡日如年」的相反词「度月如日」来形容新一届特区政府,而香港近来的积极发展是与中国日益同声同气。

《人民日报》今天以《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为题报道,回顾过去一年香港的发展,在四千多字的报道中,描述的都是经济和基建方面的发展,对政制停滞不前及其引起的问题,以至人权自由被指削弱的情况则只字不提。

webwxgetmsgimg (1).jpg

香港市民冒酷署参加七一遊行

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调查显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上任一年以来,其支持度虽然比前任特首梁振英高,但已由去年上任时的63.6%跌至上月底的54.3%;不过,官媒的报道称,林郑月娥治下的香港特区政府“度月如日”,收获满满。而连日来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社会出现的积极变化。

webwxgetmsgimg (2).jpg

中大学生接受采访

webwxgetmsgimg.jpg

游行队伍带着标语和道具

webwxgetmsgimg (3).jpg

游行队伍

webwxgetmsgimg (4).jpg

游行队伍

报道续称,中央驻港机构、港府官员和各界人士在过去一年引入「国家议题」的活动,并以香港与国家「同频共振」来形容有关发展。文章更引述亲中人士称,香港的话语体系正悄然改变。至于罕有获得官媒赞誉的法官,是把「旺角暴乱」 被告梁天琦判刑六年的彭宝琴法官,指其「法律从来都绝不容许他们以非法的手段或方式来行使这些自由」的判辞为香港法治标上清晰的注脚。

文章又概述日益增多的两地官民交流,尤其是捕少年方面的教育文流,包括中联办推动两地建立七百多对「姊妹学校」,另外,每年更有约一万名港人回内地交流。

文章最后以粤语流行歌辞来标榜港人坚韧实干的精神,指这种精神在中央和国家的有力支持下,香港将奔赴美好的未来。

E5C6EE6E3AC446D7B10B6A06FD762BC9_O.jpg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主要官员及嘉宾今早(七月一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酒会。图示林郑月娥在酒会上致辞。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七月一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酒会致辞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市民:
 
  今天我怀着感恩的心情与大家一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一周年。
 
  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香江,与我们一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并为我和第五届特区的主要官员监誓。习主席在三天访港期间的亲切关怀和「四个始终」(注1)的重要提示,为本届政府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开拓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坚持「一国」之本,在大是大非上,态度绝不含糊,对触碰国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并无畏无惧地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加强各界对宪法、《基本法》、国家安全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善用「两制」之利,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注2)和与粤澳政府共同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我亦透过频密的外访活动(注3),加强特区的对外事务,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
 
  我在去年七月一日就职典礼的演辞中,表示「希望是一个社会向前的动力,而信心就是希望的基础」。我亦明确指出,只要我们认真回顾香港回归祖国这二十年的成就,就没有理由对香港失去信心。经历一年带领特区政府展示管治新风格、担当政府新角色和落实理财新哲学,我今日对香港更有信心,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团结一致,大家定可热切期待香港的更好将来。
 
  过去一年,本港经济增长强劲,继二○一七年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百分之三点八后,二○一八年首季增长更高达百分之四点七。过去两个月的经济指标,都显示经济形势仍然理想。总就业人数稳步增加,最新失业率下跌至百分之二点八,是二十年来新低,市民收入普遍录得实质改善。本港治安仍排在世界前列,二○一八年首四个月的整体罪案率按年下跌百分之八点二,是自一九七一年以来的新低。
 
  经济增长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所需的资源。本届政府的首份《财政预算案》投放总开支高达5 696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二十点二,包括在经常开支按年增长可观的百分之十二点三,让改善教与学环境、纾缓公营医院压力、增加安老、幼儿服务的各项工作能稳健、持续地开展。
 
  房屋仍然是我们社会头号的问题,我两天前公布的房屋政策措施,并不能即时增加供应,亦难以有效压抑楼价升幅,但这些措施展示了特区政府的政治决心和创新思维,希望让正在进行的土地供应公众讨论可以更加聚焦,让市民感受到土地供应的成果将会带来可负担的置业机会和缩短改善居住环境的轮候时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届政府以「关心」、「聆听」、「行动」的诚挚态度,带来了社会的相对平静,恢复了立法会「对事不对人」的处事空间,并努力重建大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亦以具体的政策措施,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加深认识国家发展的内地实习和参与特区事务的机会。
 
  过去一段时间,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开局良好」,但要把这个在中央大力支持、各界互谅互让及共同努力下开创的良好局面继续发展下去,有赖我们对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牢记初心、对香港特区的法治和独特优势坚定信心,以及对培育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世界视野、对社会有热情、有承担的新一代保持耐心。
 
  祝大家节日快乐!
 

责任编辑:cnahk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香港回归中国21周年纪念日&nb
2 内蒙古阿拉善盟对策克口岸国际文化
3 北京邀非洲军方领导人喝茶
4 香港各界回应特首林郑新房屋政策
5 2018年7月1日台灣各報頭條速
6 共产党员
7 南充市民营企业家协会组织的赴老挝
8 上海两学童惨遭砍死 凶
9 法国专家:家乐福谷歌——有点冒险
10 马里兰报社枪案 警方: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