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通讯员 刘仁和 记者 汪春荣)“中国共产党的好儿女,我的帮扶干部王兵,他的心意我领了,下辈子会变狗变猪还他的……习近平主席教育这么好的干部下来关心困苦百姓,望习近平主席能与天地同寿,能让子孙万代过幸福快乐的日子”。6月11日,下溪街道溪滩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系贫困户王祥国生前写的。这封感谢信是其家属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书不成字,纸短情长,朴实的言语,藏着满满的对党的浓浓感恩情和对帮扶干部、广丰区档案局副局长王兵的感激,只是这封感谢信收到的方式,不禁让人深为感动。
说起王祥国老人,王兵至今还唏嘘不已。2015年受组织委派,王兵到下溪街道溪滩村开展扶贫工作,并先后和当地杨惟贵、杨惟顺、诸云月、黄金信、王祥国等5户贫困户“结亲” ,初到他们家,一幅欠他们几百万的脸,爱理不理的,生怕因为王兵的到来而打乱了生活。有时还嘟哝着怎么又空手来了,填表核对信息,说的我都烦了。诸如此类语言,王兵也难得糊涂假装听不见。王兵以“踏破鞋底、磨破嘴皮”的干劲,入户上门向他们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今天没有好气声,明天接着来,一再三地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对他们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人心都是肉长的,慢慢地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不支持不欢迎到经常打电话问今天来不来家?时间就像早春的阳光慢慢沁人心脾,温心暖心。鉴于杨惟顺、诸云月、黄金信等户的精准退出,2017年6月底,他欣然接受组织的安排,重新开始了对杨惟贵家之外的王祥国一家的帮扶。为了尽快熟悉王祥国老人及他中风的妻子,王兵同志似乎等不及村居干部的带路,7月1日晚九点多摸黑打听到他家,在叫醒已经睡下二个多小时的他,完善齐全前任帮扶他时遗漏的资料:他很幸福,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也很不幸,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儿子大女儿因生病先后过世;小儿子因结婚的原因把户口迁往妻家;小女儿因穷于奔波自己家的生计而没有太多的精力牵挂娘家年迈的老父母亲。所以一直以来,78岁的王祥国老人除了要照顾好自己外还要照顾整天卧床的妻子,每天都生活在不敢生病的恐惧中。饭桌上、卧室床头都摆满了药,还没到他家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呛人的药味。在帮扶过程中,他始终葆有一颗炙热的爱心,动真情,用真心,扶真贫,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帮扶对象们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王兵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尽心尽力帮贫困户想办法改“穷根”,变“输血”为“造血”。王兵帮助杨惟贵老婆联系当地的雨伞厂进行代加工业务;帮助杨惟贵家两个孩子申请了价值1000多元的壹基金温暖包;帮助杨惟贵诸云月两户四个孩子跑减免学费逾8000元;帮助杨惟贵王祥国办理“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手续三次;帮助杨惟贵申请30000余元危旧房改造资金,并于去年底完成改造,彻底解决“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困局;帮助王祥国办理旧房翻漏,申请资金5000元;帮助王祥国老婆申请残疾人轮椅一部,并申请办理了残疾证;帮助办理杨惟贵王祥国两户3人口低保;在入股种养、金融等合作社分红的同时,出资购买马家柚树苗,请专业人士打理,确保每年每棵30斤产量150元的收益;同时,协调帮助他们免费安装自来水改造卫生厕所。
就这样,王兵一路披荆斩棘,为贫困户倾尽全力,也与之结下了深厚情谊。王兵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7年端午节,贫困户杨大哥还硬要将自己养的一只10余斤的白银鹅送给王兵过节,他不收费尽口舌解释都没有用,最后心生妙计以再说送鹅就不跟踪帮扶你家相威胁而告终。王兵在是精准扶贫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是党员我带头,架通了干部和群众联心的桥梁,为全区帮扶干部树立了摸得着看的见的“标杆”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王兵决心义无反顾地将帮扶干作进行到底!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诸秋花(已故贫困户王祥国的妻子),让其尽情地享受来自党和社会大家庭带来的温暖。
最后,以一首小诗权当为王兵扶贫工作点赞:
科级干部叫王兵,
帮扶工作最认真,
关注弱势真扶贫,
赢得一片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