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 记者:李海良 通讯员:周萍娟) 2018年5月17日9时20分,同学们如往常一样正在专心地上课,突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同学们迅速作出判断:不好!“地震”来了!看马初师生是如何应对这突发情况的。

就地躲藏 听到地震警报响,在教室的老师们立即停止上课,对学生们说:“地震来了,大家不要慌,就地躲藏。”并引导学生们迅速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躲避,老师们沉着冷静地组织带给所有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好。 
紧急撤离 两分钟后,“地震”停止,大家要利用地震间隙这短暂而宝贵的时间撤离到体育场空旷地带。一声令下:“地震波已过,现在开始迅速撤离教室。”各班学生迅速有序出班,手护头部,沿着疏散通道,急速朝体育场奔去。每个班级有班主任维持秩序、应急疏导,各楼梯口安全管理人员引导学生们向指定方向安全疏散,避免造成踩踏事故。各楼层走廊、过道、楼道、路道及体育场上全是急速而有序奔跑的学生。学生们听从指挥、行动迅捷,没有惊慌失措的喊叫,也没有一人摔倒。到达指定集合点,同学们仍然以双手护头,以防被落物砸伤。 每一分及时的自我保护,都能让你在意外灾害中多一分生存的可能。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疏散演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各个楼层有责任老师最后进行确认,保证没有一个学生滞留。全校1800多名师生用时4分30秒完成整个逃生演练,做到了快速、安全、有序。全校师生安全有序撤离至体育场后,班主任立即清点人数,并向年级组长报告。 
警钟长鸣 这样镇静、快速、高效、有序的紧急撤离并非一朝一夕练就,平时班主任老师就经常利用谈话课、实践课等进行安全教育,学校也会一年两次组织全校的紧急疏散演练。周期明主任在演练的最后对本次演练情况做了总结和点评,在肯定同学们迅速安静有序撤离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那就是要根据灾难来临时自己所处的环境来灵活判断是“躲”还是“逃”。他还针对夏季来临“如何安全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对防溺水提出了注意事项,唤醒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对于此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进行的演练活动,全校师生给予了高度重视。班主任提前一周就本次演练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有的班级还通过视频观看地震安全知识宣传片。班主任给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及自救措施,对假想的突发地震进行具体指导,学习疏散演练方案。全体参与教师分为了演练疏散组、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小组、演练救护组、防震演练搜救组等。 本次防震减灾逃生演练,不仅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还让学生学会了地震时的逃生方式,让学生知道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应急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这次活动锻炼了全校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使得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有所增强。演练过程中,学生的遵守纪律观念、“一切行动听指挥”观念经受了考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学生态度不够严肃;部分学生只是行动迅速,对于撤离时要抱住头部等自救行为重视不足;撤离过程中要注意互救,还需要今后的演练活动中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对疏散演练的重视,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据悉,马寅初初级中学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疏散演练工作,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做得更好。马初会拥有一个平安、和谐、祥和的校园环境。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安全教育永恒不变的基石;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是安全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