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琳娜)宝墨园隆重举行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开笔礼”破蒙仪式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尊师重教、明德尚礼。古人人生中共有四大礼仪,分别为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状元礼。其中,开笔礼可谓是人生第一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仪式的称谓,庆贺人生进入一个学本领、学做人的新阶段,对每个即将入学的孩童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
5月13日,金碧辉煌的岭南皇家山水园林——南粤苑里举办了一场气势恢宏、底蕴深厚的国学文化开笔礼,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大班一百六十多位学童身着汉服、头戴长冠,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参与了这场国学启蒙的文化盛典。庄严肃穆的开笔礼仪式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广东省音乐家、戏剧家、曲艺家、广州市民间艺术大师梁谋老先生担任司礼官,主持整场国学文化开笔大典。
开笔礼的第一个流程就是“正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讲的就是童蒙养正由“正衣冠”开始,衣冠更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是也。随后行拜师礼,大圣至诚先师孔子是“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礼拜孔子意在培养学童尊师重道、程门立雪的精神。“朱砂开智”中的“智”音同“痣”,用朱砂在学子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开启智慧,寄托了孩童入学后才思敏捷、眼明心亮的殷切期望。“启蒙描红”即是由主司礼官教习学生用毛笔学写“人”字,这不仅让蒙童在耳濡目染之下接受中国书法文化的熏陶,更是教育孩子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做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击鼓鸣志”中的“鸣志”即是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而击鼓有振奋人心、激励奋进的作用,故鼓声越响,则寓意孩童他日越能刻苦勤奋,实现大志!
此次国学文化开笔礼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规模浩大、气势恢宏,更值得一提的是宝墨园充分发扬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优势,请出中国山东孔子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名誉院长、著名收藏家赵泰来先生捐赠的北宋宣和年(清代仿制)孔子铜像,为此次国学文化开笔礼增加了庄严的仪式感和厚重的文化气息。而且,宝墨园首次将大型乐器铜钟运用于开笔礼仪式中,将“礼”与“乐”完美结合,充分发扬了儒学文化中“礼乐教化”的核心思想。
国学文化开笔礼,让孩童们在严肃庄重的仪式中体会勤学苦读、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立足少年,少年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