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记者彭冬云报道)因英德华粤学校招生纠纷,本报于4月24日以《英德市近百名“大学生”退学,家长围聚华粤学校讨说法》为题报道了家长反映的情况,英德市政府非常重视,吴秋风副市长,英德市政法委书记等亲自接访,一再强调首先安置失学学生的事情,缓解家长压力。 英德市教育局迅速出击,调查核实,现场出函,确认了华粤艺术学校的违法招生事实。平息了学生家长的愤怒情绪,该事件正朝向平息的方向发展。  27日下午,众家长听从政府安排,参与了英德市教育局主持的华粤学校与家长的纠纷协调会议,期盼能与华粤学校一次性协调成功,取得部分赔偿,理顺失学孩子的再学习途径。 3时许,仅仅用了20分钟,家长代表就走出了调解室,他们告诉记者:这个调解仅仅是一个摆设,华粤校方来了两个律师,两个校领导,他们非常牛,当着主持调解的教委同志的面,直言不讳的表达:“参加教育局长的调解,只是卖个面子给市长而已”,华粤校方还说:“我们虽然来了,也不愿意讨论赔偿”。 面对这种失控场面,教育局只能宣布无法调解。 
记者随后采访了15届学生家长张女士,她说:"我小孩现在退学回家,天天都无所事事,我只能找些体力活让她干,但孩子有意见,说我害了她,天天在家磨磨蹭蹭就是不出门,我现在是里里外外都不是人,为了小孩读书,钱也出了,面子也丢了,学校这么高调,市教育局的安排都被怼了,小孩天天在家嘲笑我,我们平头老百姓能怎么办?华粤学校怎么能这么牛呢?" 
记者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在4月24日,记者前往英德华粤学校采访,也被拒之门外。
记者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国家教委的相关文件:“未办理办学许可证的学校擅自招生属于非法经营,根据情节轻重而处以罚款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认为:我国对教育的管理工作历来是严格的,文革后恢复的高考,对于人才引流和选拔,社会结构引发了巨大的正能量,国家对大中专学生的培养也是有序的,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学生的选拔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前景,这么重大的事情当然马虎不得,这也是本报关注点之一。 在家长提供的一份招生简章上,记者发现上面写的是 英德华粤艺术职业学校与东方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内容是初中生就读,可以通过2+3年的模式,先拿城铁专业中专文凭,后拿北京交通大学的大专文凭,和城市高铁的从业资格证书。而退学的"大学生"们表示,他们其实就是被卖猪仔的虚假大学生而已,记者就这份招生内容找到广东省教委退休人员咨询,教委刘同志认为:现在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招生一律纳入统一考试招生体制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招生计划,普通高校擅自改变办学层次或缩写学校名称,严禁进行任何形势的专升本,2+3等属于误导性宣传,而且所有招生宣传均须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登记。他对华粤学校与东方职业学院的联合办学招生简章还提出质疑,这里面还可能涉及到民办高职跨省招聘;非统招生的学籍丧失;高校的远程网络继续教育招生对象不能是全日制学生的规定。 广东韶音律师事务所唐红炬律师认为:根据新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1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2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3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的:4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 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家长们已向国家教育部门请求处理。相关进展,本报继续关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