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记者:李海良 通讯员:吴一赞) 4月13日至14日,“茶香有道--群媒品嵊州”大型媒体采风活动在浙江省嵊州市举行,活动由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邀请了百余家媒体(茶专业媒体、大众媒体等)走进嵊州。活动包括启动仪式,走进三界镇、下王镇、贵门乡、通源乡等茶叶基地采风,“华发杯”第十九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 ,《茶香有道》主题晚会等,通过观摩越乡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演示、西白茶人节、“美丽茶乡”摄影比赛、炒制大赛颁奖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品味剡中茶情茶香的清新,感受古越茶韵茶道的底蕴。
嵊州,古时称剡属越,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誉,有“剡茶声,唐已著”之称,有茶僧皎然茶圣陆羽论道之雅,是一个注定与茶相爱相生的地方。境内四山环抱,四水交汇,中为盆地,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两分田”,山青水秀,生态优越,是全国茶叶十强县。嵊州茶园多处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区,常年云雾缭绕,土壤种类多样,有机质含量丰富,高山云雾出好茶,四明山、西白山双山拥翠,云雾缭绕,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完美的生态地理环境。
据嵊州农林局局长吕勇进介绍,嵊州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8万亩,5.8万户约2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或相关产业,山区农民收入的3/5来自茶叶产业。2017年,茶叶总产量1.96万吨,总产值8.6亿元,实现茶叶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其中越乡龙井产量6000吨,约占全省龙井茶产量的1/3,全国第一,年加工出口珠茶6万多吨,约占珠茶出口量的2/3,是全国最大的珠茶集散中心。已形成了贵门乡、里南乡、通源乡等茶叶特色乡镇,舜皇山、三王堂、西景山、上坞山等多个茶叶专业村,茶叶已成为嵊州市农业产业中名符其实的第一大产业。“越乡龙井"、“前岗煇白"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嵊州市泉岗煇白茶协会会长俞芳华,也是煇白茶炒制技艺的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前岗煇白茶,因产于浙江省嵊州市下王镇前岗村(现泉岗村)而得名。泉岗村位于四明山的支脉覆卮山上,海拔500米左右,气候寒冷,云雾笼罩,山上土质肥沃,产茶自然条件甚佳。前岗煇白茶形状好似圆珠,盘花卷曲,紧结匀净、色白起霜、白中隐绿,冲泡后汤色黄明,香气浓爽,滋味醇厚,叶底嫩黄,芽峰显露,完整成朵。俞芳华介绍说:“前岗煇白茶炒制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制茶工艺精湛,一丝不苟。整个制茶工艺分为:杀青、初揉、初烘、复揉、复烘、炒二青、煇锅七道工序。”
西白茶人节在通源乡三王堂村举行
“华发杯”第十九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举行颁奖仪式
嵊州市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引进中国茶叶研究所在嵊州市茶场设立茶叶研发中心,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库;建立黄泽明山茶场、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为嵊州茶树品种改良,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注重茶机的研发与推广,研制龙井茶采摘机械、加工机械、提香机械等,1999年起连续举办了18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培养出了万余名炒茶能手,为提高嵊州名茶炒制质量奠定了扎实基础。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等众多荣誉,推动了从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