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走进大陆 > 社会视点
 
中国建筑垃圾年产18亿吨 资源化率不足10%
时间:2018/2/23 14:36: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administrator

中国建筑垃圾填埋场正逐渐走入历史,每年18亿吨的建筑垃圾将进入资源化利用阶段,在利好政策催化下,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也将从依赖政府补贴的“不挣钱”模式进入环保新蓝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形势日渐严峻,其中仅建筑垃圾我国每年就产生约18亿吨。

  山西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加快推进资源化利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各设区市至少建成1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原则上不得再新设建筑垃圾填埋场。到2025年,全省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并逐步关闭原有建筑垃圾填埋场。

  随着城市建设与改造的提速,建筑垃圾污染和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峻。到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6亿吨。从资源化利用来看,我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处理方式仍处于粗放的填埋和堆放阶段。

  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垃圾填埋场实为建筑垃圾调蓄场,其主要功能为临时贮存可回用建筑废料,以备新建路桥时回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建筑垃圾的填埋调蓄需求已日渐降低。建筑垃圾的填埋并非最终处置手段。从全国来看,原生垃圾零填埋是必然趋势。

  潘功告诉记者,随着垃圾分类深入进行,特殊垃圾处理将进入针对性处理时代。对于建筑垃圾而言,就地拆解还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将是主要的处理途径。不过由于运输距离较远、处理成本较高,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强制收运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补贴和政策保障,民营企业往往难以靠市场机制实现盈利。

  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将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期。山西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园区,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发展。各市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励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此外,北京市朝阳区首个建筑垃圾固定处置终端PPP项目将于2018年建成,每年可处置达100万吨的建筑垃圾。

  潘功指出,随着利好政策效应的催化,经济链条将被打通,相关环保产业和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譬如,进入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园区的企业可能享受租金减免、税收减免,未来不断涌入的资本和企业也将通过规模效应促进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的处理工艺则将使得被处理的建筑材料更加有市场”。

责任编辑:administrator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中国建筑垃圾年产18亿吨&nbs
2 蔡英文搞新动作 台“防
3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安邦保险集团实施
4 澳大利亚副总理乔伊斯因性丑闻缠身
5 台大师生游行给蔡英文送"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7 外交部:望朝美抓住机会之窗&nb
8 武大靖500米短道速滑夺冠&nb
9 火树银花耀筑城 璀璨夺
10 马代紧急状态再延长30天&nbs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