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对外开放仪式。容嘉鹏摄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记者容炜俊 容嘉鹏)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完成升级,2月11日上午,对外开放仪式在该馆大院广场举行,再次免费对外开放。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学萍,省文体厅副厅长陈莹,省民宗委副主任彭家典,省文物局局长孙雪冬,五指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楚蝶,以及省民族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仪式。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学萍宣布省民族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容嘉鹏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坐落于五指山市,于1981年秋筹建,1986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前身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88年海南建省升格并更名为现名。该馆以考古挖掘、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海南民族文物为主,研究海南岛历史和黎、苗、回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2014年9月拆除重建,2018年2月11日重新对外开放。
省文体厅副厅长陈莹致辞。容嘉鹏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是省民族学、民俗学重要的研究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设有《琼州民风》基本陈列,分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三个展馆,以及书画和陶瓷两个专题展。陈列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介绍海南的历史和黎、苗、回等民族的族源、从业、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展览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让国内外宾客和博物馆同行了解海南历史、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省民宗委副主任彭家典致辞。容嘉鹏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在主管单位、属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馆上下的苦干担当,目前已完成馆舍重建、配套设施、陈列布展三个项目建设,以完善的设施、独特的文化、新颖的形式、崭新的面貌,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履行其展览、宣教、娱乐的博物馆社会职能作用,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五指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楚蝶致辞。容嘉鹏摄
人们常把博物馆比喻为“神圣殿堂”,过去由于博物馆收费,不少群众在“殿堂”面前望而却步。免费开放最突出的社会效益就是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公众都可以不付成本进入博物馆,带来观众数量的大幅度提升。
步入陈列展馆。容炜俊摄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享受公益性财政补贴,保证了博物馆的运转。博物馆可以专心致志提高质量、推陈出新,营造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
参观陈列展览。容炜俊摄
博物馆免费开放,推动了以服务公众为博物馆首要职能的转变,博物馆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免费开放也激发了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极大兴趣,也增强了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民族精品文化对外开放展示,观众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在以机关、学生、部队、旅游团队为主体的同时,社区居民、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必将成为研习海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黎锦技艺展示。容炜俊摄
仪式现场观众。容嘉鹏摄
仪式现场嘉宾和观众。容嘉鹏摄
博物馆展馆外观。容嘉鹏摄
嘉宾现场留影。容炜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