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教育
 
学习《论语》也应“从外国娃娃抓起”
时间:2018/1/25 16:33:43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孙宜学

15958PIC8TQ_1024.jpg

2018116日,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正式发布,宣布《论语》纳入高考语文经典阅读考查篇目,总篇目从2017年的6部增加至7部。这一举措,将“十八大”以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落到了实处,可以想见,纳入了中小学教育的《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必将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充溢着中华文化气韵和精血、能够自信地担当中国、也担当世界的栋梁之才。


作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基础之一,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经典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具有直接的滋养作用。作为有世界担当的中国,其文化的精神滋养不但应培育中华民族子孙的天下情怀,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还应主动走出去,培育世界人民的“中国情怀”,在促使世界更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的同时,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进。


作为中国文化的世界象征,孔子及其《论语》是海外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和理解中国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真实的孔子走向世界,让孔子的思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找到海外知音,进而推动世界的孔子观更接近孔子思想的实质,并借以消除世界上负面的中国形象,就成为向世界所讲的中国故事中最基础、也最艰难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把《论语》纳入高考范围的同时,也应主动推动《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进入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体系,整体科学规划,细节润物无声,让中华文化与留学生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无缝对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这本身就是我们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的核心目标,也是最终目的。


       来华留学生将来都是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何让他们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方法,将来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客观真实地推动世界塑造正面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必须正视且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工作。鼓励、支持留学生研读《论语》、《周易》、《孟子》、《庄子》等中华文化原典,则可推动留学生基于自身的文化,共同研究、讨论中华经典文化的独特性及世界性。


来华留学生普遍对中华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会抱有一些偏见,在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时难以深入,这是常态。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以克服留学生的心理障碍。如可让留学生联系自己国家的经典作品对比诵读理解《论语》等,通过学习中国经典加深对本国经典的理解,通过研读中国文化也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文化的双重认同,在增加本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甚至可能实现自身文化身份的转化。这样既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和无穷哲理的理解,了解中外文化如何异中求和,也在对比分析中掌握了向自己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国文化的科学方式。另外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将中华原典的深厚内蕴,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如结合学生的才艺训练,以烹饪所需烹调食材的顺序与调味的对应与协调,讲解中华文化之,使留学生们不但意会和易懂,而且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传播中华文化的技巧。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文化交流的动因和结果,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愿望,而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关键,则取决于彼此相知。作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之一,留学生教育也属于中国教育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也应把研读中华文化原典作为中外融合教育和“理解中国”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条件推动中外学生共同研读《论语》等经典作品,探索中外学生同讲中国故事的国际化途径。而中外学生互帮互学、互辩互解、互启同悟的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世界化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责任编辑:cnahk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学习《论语》也应“从外国娃娃抓起
2 广东委员吁粤港澳大湾区扩容
3 南京禄口机场坚决打赢抗冰雪攻坚战
4 箜篌世界之旅---东欧站&nbs
5 北奥大型&Cinco签约仪式成功
6 2018费县新社会科技下乡送温暖
7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DP校友联合会
8 垂直电商平台建设,点燃酒店用品发
9 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10 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国诞生&nbs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