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时报讯(记者王诸德)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先驱刘伯坚烈士的故乡;这是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山美水美景色秀丽,这里就是中国西部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区的巴中市平昌县,这个县不仅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且有5个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观赏品味平昌的山水风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平昌因为通巴两条河流在此汇集,浩大的渠便是从这里起源,境内辖21条溪河,总长747公里,上通陕南下连渝北,自古是水域发达的天然水乡,有“天然画廊 、水乡平昌”的美誉。而今,“赏田园风光·游水乡平昌”的宣传语,尽人皆知,烂熟于胸。交通大格局形成,省道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近年来,平昌县坚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全域扶贫和助农增收的重要路径,围绕“一乡两园三线”旅游发展整体布局,利用地理优势,成功打造出了“江口水乡国家水利风景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驷马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字号品牌;形成了驷马─得胜─五木─灵山─元山、双滩库区─喜神─牛角坑─三十二梁、白衣古镇─皇家山─友谊水库3条乡村旅游环线;成功创建佛头山、巴灵台、驷马水乡、南天门、三十二梁5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纪念馆为依托,建成了全国最大红军石刻标语园。 平昌县立足特色产业,突出龙头带动,发挥综合效应,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行“旅游+”,着力打造以茶旅文化、药旅文化、椒旅文化等的乡村旅游品牌;坚持景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以驷马元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三十二梁现代茶业科技园为引领,已发展茶叶、花椒、核桃、巴药、水产、莲藕6大特色产业总共达75万亩,成为富民裕县的支柱产业,夯实了增收基础,拓展了增收渠道。并先后培育以“秦巴云顶”、“秦巴茗兰”、“山秀”为代表的茶叶加工企业14家;在灵山、白衣、岳家建成3个莲藕产品加工企业;在青凤、梅垭建成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在江口镇等地建成花椒加工企业4家。 与此同时,他们依山就势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新村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突出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特色,实现一个新村多个亮点、一个新村一个景点,改善了乡村环境,整洁舒适、配套完备,已是市民和游客“康体养生、乡村度假、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山地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一座座富有川东北特色的“乡间别墅”点缀在青山绿水,奇山秀水美不胜收,生态的乡村旅游景点似人间仙境、如世外桃园。 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县、实现脱贫奔康”、加快建设“五彩巴中”示范区为目标,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皇家山康养中心建成投用;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在“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上,获得全省“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荣誉称号。位于平昌东北部龙尾村三十二梁国家AAAA级景区,被评定为“中国康养基地建设示范村”,2017年9月,还喜获农业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探索实践产旅融合“一条龙”发展模式,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5%。近几年来,农民乡村旅游人均增收达800元以上。农民开办农家乐、小卖部、小吃摊、家庭旅馆近2000家(个)。据悉,仅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428.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2亿元。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28元,同比增长9.8%。 平昌县先后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分会场)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及巴人文化节、茶旅文化节、福寿文化节、果蔬采摘节、粽子节、花椒采摘节、万人穿越卧佛峡、荷花仙子大赛、美食节、钓鱼文化旅游节、旅游创业论坛等节会活动。 2016年5月,成功承办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培训会,有力提升平昌旅游影响力。连续4年承办了“环中国”国际自行车平昌赛段赛,20多个国家车手参赛,穿越景区比拼,由于景区路段极具挑战性被誉为“皇后赛段”。数十家国外媒体现场报道,让平昌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十三五”时期,平昌县朝着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跨越,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力争创建实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个。全县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