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国广播公司、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已经经历了十多年制裁的朝鲜,并非想像中的孤立无援,反而几乎能和其他国家一样,照常做生意。这个国家在经济上没有崩溃,部分是因为它已经学会了如何以一个“被制裁国家”的身份来做生意,想要把朝鲜完全从全球经济中“切除”,实际上相当困难。 2017年9月举行的平壤秋季国际贸易洽谈会上,组织者表示,超过250家国内外公司在朝鲜展示产品,包括印尼、古巴、意大利、叙利亚、越南等。而这样的洽谈会,近年来在朝鲜几乎年年都成功举办。 海外劳工年创逾78亿外汇 上月23日,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再次升级,包括限制对朝鲜石油出口,并禁止朝鲜进口食品、机械和电气设备等产品,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与朝贸易望而却步。但是荷兰一间IT咨询公司的创始人、离岸外包高级顾问提亚(PaulTjia)对与朝合作保持乐观。 去年5月,提亚率欧洲代表团到平壤探讨商业和投资机会。他说,“每个人都想开展国际业务。想要帮助朝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获利的冲动,压过了与朝当局业务合作的道德担忧。” 最新一期的朝鲜外文季刊杂志《对外贸易》,登载了一系列朝鲜商品的广告,小到肥皂,大到医疗器械,甚至连平板电脑都有。 业内人士表示,很少有人真的买这些朝鲜货,对于朝鲜来说,努力为“本土制造”赢得出口机会,与外国客户建立联系,只是与外界做生意的方式之一。 出口货物以及国际劳务输出,才是朝鲜最赚钱的外汇来源,海外劳工每年至少能为朝鲜赚到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朝鲜对输出到国外的劳工有非常苛刻的条件,工人至少一半工资都要强制寄回国,当局还在东道国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以减少工人叛逃的风险。 无视美施压波兰照请朝工 根据联合国最新决议,任何国家不允许向朝鲜工人发放新的授权,工人们必须在24个月后被遣返。美国则施压所有国家断绝与朝联系,但仍遭到一些国家“无视”,有的非洲国家甚至还加紧了与朝鲜的合作。 美国的北约盟国波兰境内,持续存在着上百名朝鲜人。在波兰,省级政府会向外国劳工签发工作许可,很少与国家部门进行协调。 波兰外交部已经敦促地方政府停止批准朝鲜人的工作许可,但各地到目前为止依然我行我素,《纽约时报》分析称,冷战时期,波兰属于共产主义阵营,如今的行动表明,昔日“盟友”之间形成的商业关系有多么牢固。 因势而动逃避制裁 对付制裁方面,朝鲜有着“悠久”的逃避记录。 2006年以来,朝鲜一直遭到武器禁运,而2013年,朝鲜的昌赞港船上发现了包括两架战斗机在内的苏联时代武器,据称是古巴将武器藏在糖袋下,运往朝鲜维修。2016年,开往苏伊士运河的朝鲜“捷顺”号货船上,发现了三万枚火箭榴弹。朝鲜的贸易商被指控部署“幌子公司”,作为隐藏武器交易的策略。 在悉尼大学研究朝鲜贸易的贾斯汀.黑斯廷斯说,朝鲜人必须拥有创业精神才能生存,“他们必须找到非常‘有创意’的方法,以适应环境的方式来赚钱。因为世界离他们太远了。” 朝朋友圈不枯竭 美“孤立”算盘打不响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朝鲜可能是世界上最被孤立的国家,而且随着它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频繁动作,加剧半岛局势紧张,这种孤立与日俱增。而即使这样,朝鲜也与世界上近50个国家有外交关系,至少表面上的“朋友圈”并不狭窄。 1948年以来,朝鲜先后与160多个国家签署建交公报,并在48个国家设有大使馆和领事馆。包括英国、德国和瑞典在内,共有25个国家在朝鲜有外交使团。 朝鲜的“朋友圈”也不乏“真朋友”,有着类似意识形态的古巴、委内瑞拉、老挝等国,与朝鲜相互支持,“共同反美”是他们的主要纽带之一。 美国从未与朝鲜建立过外交关系,日本和韩国也是,这也意味着他们想要获得平壤更多一手消息,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朝鲜设有使馆的德国,坚信外交是解决朝鲜问题的最佳途径,认为保留交流渠道十分重要。 美国目前正呼吁世界上所有国家切断与朝鲜关系,西班牙、秘鲁等国在过去数月中相继与朝鲜断交,新加坡、菲律宾等则已经暂停了与朝鲜的联系。 但是,无论特朗普政府如何看待外交的价值和作用,只要平壤还与外界有联系,无论这种联系多么脆弱,都证明朝鲜的外交选择还没有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