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走进大陆 > 社会视点
 
脱贫须有志,攻坚需良方
时间:2017/9/8 11:09:14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张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真挚质朴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以钉钉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为我们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实际,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因素,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急功近利,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黔东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有些村落地处偏僻山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二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只能靠国家政策兜底。每年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各种原因又重新返贫。三是贫困对象缺乏自我发展后劲。目前,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仍以资金投入、物品赠予为主,输血的多、造血的少,对扶贫对象的素质、能力培养不足,缺乏良性互动,对贫困村落实的项目较少。有的包扶部门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认识不深、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不能很好地执行精准扶贫政策,仍然沿用过去“大水漫灌”的扶贫模式,不能正确处理好精准扶贫与大扶贫的关系。比如以发放生活用品代替包扶措施,没有帮助贫困户建立起致富产业;有的帮扶单位以办实事代替精准扶贫,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够,扶贫工作大包大揽现象严重。

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活动,要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可行的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不断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善。争取社会帮扶力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用政治荣誉和政府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结对帮扶贫困户,从而使贫困户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

责任编辑:华璨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脱贫须有志,攻坚需良方
2 地坪镇:狠抓七大工程,吹响秋季攻
3 贵州从江县斗里镇表彰优秀教师庆祝
4 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n
5 遏制谬论,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拓展
6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营
7 成武县苟村镇 &nbs
8 朔州八旬老人迷路走丢 
9 中德元首同意谈判解决北韩问题 特
10 拍世博,是我的骄傲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