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让节俭成为国人一种习惯,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这首诗让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深深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它是每一个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动得来的,历经了风雨、经受了沧桑。我们明知粮食可贵,却偏偏喜欢浪费、不得不浪费。自《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以后,“舌尖上的浪费”也火了。“舌尖上的浪费”在请客吃饭时表现得特别具体。请客吃饭我们不反对,这是人之常情。但产生的浪费现象却触目惊心:一个公益广告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浪费一粒粮食,节约起来可供非洲贫困国家人口吃一年。在我国仅上海一个城市,每天就有1200吨剩菜剩饭,这种浪费实在令人咂舌。
平时生活中,其实只要防止“嘴上腐败”,“舌尖上的浪费”就能少一点。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浪费在某些个人眼里似乎非但不是让人羞耻的事,反而成了一种追求时尚。吃饭吃一半、扔一半才显得有气派,更有甚者,当你批评这些现象时,依旧我行我素。中国政府今时今日最大的热点之一便是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奢侈浪费这个问题,不仅损毁了国家干部在百姓心中人民公仆的形象,还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如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滋生了各种腐败,败坏了党风政风等。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只要稍微节俭一点,就能延续节约传统,弘扬节约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