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机器人查询票务信息到“刷脸”进站,从大巴WiFi全程覆盖到大数据应对人潮……前沿科技元素今年更多地注入到春运服务中。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称,2017年春运,内地旅客发送量将达到近30亿人次。为了替千千万万人的回家路护航,铁路智能视频监控还首次纳入“天网工程”,可防恐防踩踏,把安全监控的眼睛带到了空中。
每年春运各大火车站工作人员都最为繁忙。今年元旦前,济南西站候车大厅的客服中心配备了三台智能机器人当“助手”,这些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供查询车次,还会向路过的行人发出问候语。以往高峰时期,客服中心一天的旅客接待量达到3000人次以上,这些智能机器人可为工作人员分担一定的工作量,让他们“腾出手来”。
浓妆艳抹亦可“入闸”
在与香港邻近的广州南站,今年春运期间也多了一个繫着彩色方巾、“手”捧显示器的白色机器人“小璐”,在帮助旅客查询列车班次动态、车站指引之外,还能“唱歌”给旅客解闷。在深圳北站,亦有机器人“U彩小宝”为客引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刷脸”越来越多出现在生活中。今年,京穗两地元旦前率先开通了自助“刷脸”进站通道试点,5秒钟实现“刷脸”进站。记者在北京西站所见,“刷脸”通道失败情况较少,短短10分钟内,近百旅客顺利通过闸机无人滞留。人脸识别设备能力强大,只要旅客外貌未发生较大变化致无法识别,持票者都可“入闸”,化妆的话即使浓妆艷抹亦没问题。
早在2009年,“智慧铁路”的信息化建设首次提出,八年过去,这项发展策略如今在春运中开花。“一旦火车站台上出现异常行为,投入应用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便会自动对这个场景进行甄别,并将其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向监控中心提供实时的警报。”相关人员介绍,这是“智慧铁路”在今年春运的一个应用,检查人员通过系统收到恐怖或踩踏突发信息后,便可根据情况作出迅速有效反应。
据悉,“智慧铁路”分析软件还可将提前预定的客票数量和客运调度整合在一起,动态调整铁路的运输安排。此外,它还能够通过对列车轴温的自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防火隐患。
WiFi覆盖 变抢客利器
旅途漫漫常让人觉得无聊,但如果能随时连上WiFi就不同了。据悉,今年不少往返北京和周边城市的大巴基本已WiFi覆盖,WiFi亦成为同城客车争夺客源的利器。与此同时,旅客列车也开始安装WiFi设备“回笼”客源,今年哈尔滨部分列车每节车厢的乘务员办公室就有一台信号发射装置供乘客连接上网。担心列车行驶中的WiFi信号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铁路部门还特意安装了两个通讯公司的两张流量卡,保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