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台湾多家媒体纷纷发表社评高度评价“习洪会”,强调“习洪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维繫了两岸和平曙光;为当前僵持的两岸关係指出一条发展道路,是维繫两岸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 《中华日报》2日发表题为“习洪会两岸和平发展新进程”的社论指出,在两岸人民关切,尤其是国民党高度“期待”、民进党高度“惶惑”下,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洪会”,双方铺陈今后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和平进程,標誌民(进党)共关係既已不可期待,惟有国民党逆民进党化才能为两岸建构和平发展。 社论並指出,两岸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例如“习洪会”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2005年连战登陆破冰以来,歷任国民党主席都曾会见中共领导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惟今年520政党再度轮替之后,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维持现状”又崩毁於她炮製的“柔性台独”,益显“习洪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对已然下野的国民党来说,如何在岛內风云诡譎的政局中找回奋起的力量、如何在民进党打压乃至迫害的困境中觅取蓬勃的生机,应是继往开来的关键之所繫。尤其是蔡英文执政之始即为两岸关係冷冻之时,如何强化国共两党交流以维持两岸关係的和平,更是两岸交流史的演进赋予国民党的歷史契机。“习洪会”之举行乃顺应时局所需。 《中国时报》2日的社论標题:“习洪会维繫了两岸和平曙光”。社评指出,习洪会牵动两岸“蓝、绿、红三边政治关係”,在蓝有杂音、绿多嘲讽的波涛中登场。从洪秀柱、习近平公开谈话內容来看,双方大体按照外界预期的脚本,稳健完成国共两党行之有年的领导人会谈,但放在国民党首次彻底失去政权,两岸关係陷入高度不確定状態下,习洪首次对话还是具有重大意涵。 社评认为,在两岸陷入冷对抗的此刻,两岸交流与沟通能多一分,对两岸民眾就好一分,洪秀柱提出了深化两岸和平的路径,习近平表达了和平的意愿与底限,让大陆对台战略更清晰,这是习洪会最大成就。 《中央日报网络报》2日社论强调,眾所瞩目的“习洪会”於11月1日下午4时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在今年5月20日国民党在野后首次会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习洪会”也为当前僵持的两岸关係指出一条发展道路,是维繫两岸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 社论强调,两岸关係影响台湾未来发展甚钜,这已经不是哪一个政党的问题,而是全台湾人民共同关切的议题。而由过去国民党执政8年来的歷史事实可以证明,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復海基、海协两会对等尊严的制度性协商,迄今一共举行11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开创了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大道,这绝对符合绝大多数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社评又指出,当前要民进党当局公开承认“九二共识”绝对不可能,而中国大陆也不可能在此议题上让步,在双方关係逐渐恶化的时候,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举行“习洪会”,协助解决当前两岸关係的紧张局势,绝对是维繫两岸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值得两岸人民高度肯定。 此外,《旺报》2日社评则呼吁“蔡政府应正面看待国共平台”,社评指出,当前两岸关係陷入僵局,不仅台湾內部对两岸未来走向看法分歧,就连国民党內也眾说纷紜,大陆对台政策也失去依託,两岸僵局更难化解,甚至可能由冷和平逐渐滑向热对抗。当此不確定状態,习洪会和国共论坛得以成功举行,无疑为两岸关係注入新的活水,其正面意义值得台湾社会和各政党正视。 社评指出,大陆虽然对蔡当局持续施压,但推动两岸民间互动的政策基调並未改变,相反,大陆进一步加大惠台政策力度,祭出多项便利与优惠措施,鼓励台湾民眾赴大陆发展。此次国共论坛格外提升了民间团体参与的份量,让更多民间人士加入討论,也正是在传递这种政策讯息。 与此同时,社评指出,过去两岸关係良好的时候,两岸官方互动频密,相关问题自然可以通过官方管道加以处理,如今两岸官方互动中断,国共平台无疑將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问题处理机制,国民党也將扮演关键角色,帮助广大台商和台湾民眾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