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日引述俄《新消息报》网站报道,俄退休者是本世纪头10年中期最早来到中国的移民。当时布拉戈维申斯克和其他边境城市的老年居民开始出租或出售在俄房產,用这笔钱在中国租房或买房。
根据中国的移民政策,倘若一个城市的俄罗斯人数量超过1万人,政府就应採取专门措施:简化不动產办理手续、播放俄语电视新闻、商店和公共交通务必同时使用中、俄双语。目前10个中国城市已实施上述措施,其中靠近俄罗斯的哈尔滨、琿春和黑河率先实行。
今年75岁的瓦莲京娜•费奥多罗夫娜和彼得•科兹洛夫夫妇5年前离开布市。瓦莲京娜回忆说:“当时生活十分窘迫,我的退休金是6500卢布,老伴的是8000。交公共事业费需要4000卢布,还要购买日用品、药品,吃饭的钱所剩无几,衣服根本买不起,將就穿旧的。而从中国回来的朋友衣食无忧、心满意足,他们的退休金数量与我们相同,却能应付一切,还有富余,於是我们决定搬到中国。”
他们於是留下布市的房子,用变卖车库和旧汽车的钱,加上亲友资助、银行贷款筹得的40万卢布在黑河买了一套两居室,面积65平方米,比原来的多出50%,带两个卫生间和两个阳台。而且他们20个朋友的家都在附近,“整个城市也有许多俄罗斯人,这很好,可以互相帮助”。
令这对夫妇惊讶的是,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公共事业费几乎是不变的,取暖费一直是每平方米70卢布,电话费和垃圾处理费是每年320卢布,上网费每年2000卢布,电费为每度1.5卢布。瓦莲京娜说:“在布市,冷水费为每人600卢布,而在中国,每吨水只要9卢布。”现在公共事业开销仅佔这个家庭支出的2%,瓦莲京娜的退休金现在涨到9000卢布,已足以应付家庭开支,丈夫的退休金全部存到银行。
报道指,许多远东人把毗邻中国看作是不错的优势,在不少退休者心中,中国变得比故乡还亲。科兹洛夫夫妇的孙子参加统一国家考试后被远东联邦大学录取,同时也接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入学邀请,奶奶建议他选择后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