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泛民」候選人突然「集體棄選」,令全社會嘩然。「泛民」陣營為求替自身的行為開脫,不斷制造輿論,聲稱「棄選」將有助反對派候選人選情、有助擊敗建制派云云。然而,事實果會如其所願?情況或許恰恰相反,反對派此次高調行動,可以說犯了三個大錯。一是時機不當,傖促變陣自亂陣腳;二是具體操作太粗糙,「密室政治」觸動港人神經;三是派內分贓不勻,內訌互鬥將進一步加深。可以說,「棄保」有如一把雙刃劍,對整個反對派選情的殺傷力將遠大於對建制派的傷害。建制派應以靜制動,紮實做好競選工作,相信理性選民會作出明智的選擇。 凡有選舉的文化的社會,選舉過程中出現「棄保」行動,本屬正常現象,只要當中不涉及威逼、利誘等非法行為,選民不會有太大的反應。然而,反對派「集體棄選」公布後,社會收到的大部分是負面的反應,原本期望達到的「奇兵」、「配票」策略,很可能得到徹底失敗的結果。 第一,時機不當,傖促變陣無異於自亂陣腳。 所謂「戰前易將,兵家大忌」。五名反對派候選人是在九月二(周五)晚上高調宣布「棄選」,當中公民黨、工黨還高調舉行記者會解釋原因。然而,從宣布「棄選」到投票日,當中僅有約二十四小時。對於絕大多數選舉來說,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當中的「配票」策略。為什麼要「棄選」、如何向支持的選民交待?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更為關鍵的是,選前一天的決定,且涉及全港的各大選區、各大反對派政黨的數以千計的助選團成員,無論是參選團隊本身,還是助選義工,都難以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做到統一思想認識。以致於出現一種怪現象,「棄選」的候選人要不斷向市民「道歉」、解釋理由,根本難以達到將選票「過」給其他「泛民」候選人的目的。 歸根到底,「棄選」的目的是要達到「配票」的目的,「保」住最有希望的候選人。然而,當經過一個多月的廣泛宣傳之後,值大戰來臨之際,突然要撤換「主將」,這已嚴重動搖軍心,更無異於是在向支持者發出錯誤且混亂的訊息。更何況,所謂的「棄選」並非真的不選,所有反對派候選人仍然會印在選票當中,難以確保支持者不投票給自己。 第二,操作粗糙,「密室政治」觸動港人神經。 「集體棄選」涉及五名候選人,且並非局限於某一區、某一界別,而是同時涉及超級區議會界別、港島區、九龍東選區,在「一人兩票」的選舉制度下,反對派並沒有具體想清楚應當如何作出宣布。所造成的結果是,支持者收到了「棄選」訊息,但並不明白當中的意義。尤為重要的是,這五人幾乎同時「棄選」宣布的做法,讓全體香港民眾看到了一個事實,即這是一場選舉操盤,幕後有著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在進行選舉操盤。這就是所謂的「密室政治」與「黑金政治」,而這正是香港市民最為反感,也最應警惕的。 過去反對派精心營造的「真民主」、「真普選」、「真法治」形象,如今在「集體棄選」之中已轟然坍塌。反對派的支持者突然發現,所謂的「民主」,不過是選舉操作;所謂的「法治」,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宣傳口號。真正在發揮作用的,是數個反對派大佬在「密室」中的決定,當中更可能牽涉數額龐大的金錢利益的交換,選民不過是愚弄的對象。所有這些都證明,反對派的競選工程已經朝劣質化、腐敗化方向發展。如果說「棄選」時機不當並非要害,那麼這種嚴重欺騙支持者的做法,對整個反對派才是最大的殺害。今後反對派再難炒作中聯辦內地干預香港選舉的議題,反而由於其自己的劣行幫內地進一步介入香港選舉,乃至其他政治事務,打開了更大的口子。 第三,分贓不勻,內訌互鬥將進一步升級。 此次「集體棄選」可以說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五人參與,第二階段是昨日新民主同盟的關永業的宣布。而前晚「棄選」公布之後,關永業還發出聲明強調「堅決不會棄選」,但不過是數小時之後,他一百八十度大轉灣,加入「棄選」隊伍。為什麼會有這種怪現象?根本原因還在於「分贓不勻」。因為「棄選」意味著巨大的選舉投入「打水漂」,達不到百分之三的公帑選票資助,當涉及數以百萬計的金額。幕後操縱的政治勢力所「開」的價錢一時無法令當事人滿意,而必須用其他手段才能達到目的。一切還都是「錢」在作怪。 實際上,關永業昨日宣布之時明確指出,他是受到強大的壓力才「棄選」的,並稱這是他從政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同時要求鄭家富也棄選。其意所指,已經是呼之欲出了。這種「棄選」是「心有不甘」,到底是被利誘還是被脅迫,還是兩者兼而有之,相信許多市民心中已有判斷。可以預見,即便是「棄選」了,但反對派內部的內訌、互鬥、搶票不會停止,相反會變本加厲,極有可能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 反對派的「集體棄選」時機不當自亂了陣腳,再力上操作粗糙,「密室政治」觸及港人的政治底線,以及分贓不勻的因素,已經預示著這場選舉操作難免陷入徹底失敗的結局。可以說,「棄選」未成,先傷自己。整場選舉的形勢仍然對建制派有利,理性的選民必定會作出明智的選擇,只要建制派認清形勢,沉住氣勿受影響,以靜制動,仍然有相當大的機會獲取關鍵席位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