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亮丽的风景线-人力三轮车
三轮车是乔活市里流动的古迹,三轮车载着金发黑发、白肤黄皮的各国游客,招摇过市,游览槟城景点,给槟城带来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坐上这人力车,乗客在前,车夫在后,座位低,很贴近地面,由于没有那种车夫在前的遮挡,拥有一百八十度的全视野,就像坐在电影院里,徐徐推向你面前的是街景大银幕。还可随时停下来拍照,三轮车夫的口头禅是:来槟城没坐三轮车,就不算来过槟城啦。
据说槟城的三轮车约两百辆,你在在渡轮码头、商场、酒店等观光客出入地区都可以看到。踩三轮车的,华人还是多数,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车伯”。为了招徕生意,一般车夫把三轮车打扮一番,插假花,装灯饰,或放迷你音响,一路走一路播放六、七、八十年代歌曲。你乘坐三轮车有时会陷入时光隧道,仿佛回到了从前。
中华时报社社长、新世纪艺术研究院院长曾晓辉先生
槟城亮丽的人力三轮车等待游客
时间没有将这“马路之王”淘汰,它穿越在时光隧道,车上的车笛、塑胶花和彩灯,装饰了车子,缤纷了槟城。
夕阳下渐行渐远的人力三轮车
坐在三轮车上,迎着早晨的霞光,街道两旁各式英殖民古建筑,在海风中散发古朴沧桑的味道。这时,不自觉地想到了海口的老城当年华侨盖的骑楼。为什么我们的骑楼成为了历史,成为了城市的负担。而槟城的老建筑物修复得古意盎然,焕发了青春,灿烂而迷人。透过槟城三轮车的命运,我看到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到了民族个性的迥异,看到急剧改变的大环境下,政府和市民如何反应、适应。
装饰缤纷的槟城三轮车
在三轮车还没有消失在你我视线之前,让我们捕捉它特有的魅力和风采。
中华时报社社长曾晓辉先生作
2016年08月31日 14:19
相关链接:今晚相聚在“不褪色蓝屋-广东客家人张弼士故居”
翰墨中华情--美术交流展”包头开幕 五地艺术家欢聚鹿城
“翰墨中华情——港深澳•台湾•包头五地美术交流展”鹿城开幕
甲骨学发展史馆成立 历史名人后裔齐相聚
曾晓辉等参观「东方艺术殿堂」的台湾三峡祖师庙
曾晓辉在台与陈逢显等进行艺术交流
曾晓辉访台湾阿黎氏沉香会馆
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拜访香港旅法油画家林鸣岗
艺术家林鸣岗、曾晓辉等到二浪湾采风
曾晓辉等到大港油田采风并看望朋友
曾晓辉拜会蔬果艺术雕刻大师安歴泰
尹石、曾晓辉等到「中华时报宜兴基地」调研考察
盘县丹霞山护国寺办开光祈福法会 洗尘长老曾晓辉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