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科考中,中国自主研製的“海斗”號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八千米级、两次九千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应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中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中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製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这次深渊科考的成功缩短了中国与美、日、英等世界海斗深渊科考先驱国家在万米科考能力上的差距,標誌了中国的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航次领队刘心成表示,本航次取得的成果表明万米深海已不再是中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这是继蛟龙號七千米海试成功后又一个海洋科技的里程碑。
“探索一號”是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及具备通用深水科考、海洋工程应用能力的科考船舶。此次深渊科考歷时52天,完成作业任务84项。
除了“海斗”號无人潜水器两次下潜超过万米,中国自主研製的“海角”號和“天涯”號深渊著陆器、“原位实验”號深渊升降器还进行了17次大深度下潜,其中“天涯”號和“原位实验”號三次突破万米深度,在海底停留作业皆超过12小时。
此次科考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如“原位实验”號深渊升降器搭载实验装置在万米深度成功进行了深渊底部氮循环的原位培养实验、“天涯”號深渊著陆器单次获取大於100升海底水样,这在国际同等或类似装备上都无先例;中国国產海底地震仪工作深度首次突破7000米,首次在挑战者深渊西部开展主动源人工地震勘探,成功获得一条完整地震剖面;中国自主研製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接近目前国际上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创下了中国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科学家们通过深渊著陆器和升降器共进行了13个潜次的大生物诱捕实验,在五千米至一万米级深度获取两千余个大生物样品,其中包括鉤虾、深渊专属的狮子鱼以及未知物种。
科学家们还成功获得了深度序列完整的海底沉积物样本以及马利亚纳海沟水样。这些样品填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別是万米海底数据和样品的空白,为揭示深渊生態环境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將极大地促进中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当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对11000米以深的海洋的认识程度还不如对月球表面的认识。中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的成功宣示了中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跟踪”为主向“並行”“领先”为主转变,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部署的万米载人/无人深潜的战略目標迈出了第一步。(完)